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AI(人工智能)在2023年这一年得到爆发,准确地说是AI大模型或生成式AI、AIGC,它不仅掀起了新一轮AI热潮,也开启了下一个时代的序幕,全世界为之疯狂。“过去的一年,AI可能是整个科技行业最大的主题,甚至是唯一主题。”经纬中国前投资经理庄明浩复盘2023年时表示,AI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一句话总结为“AI一年,人间十年”。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投资人,庄明浩认为目前AI大模型行业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国内已经有太多的大模型,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00个;二是迫切需要探索应用场景。《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参与企业规模、大模型数量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大模型产业中心。
另一方面,生成式AI也“盘活”了创投行业。据AI投资者Nathan Benaich和Air Street Capital团队制作的《2023年AI现状》报告,截至2023年10月2日,专注研发生成式AI应用的初创企业今年累计获得了近180亿美元的风投资金,较2022年整年增长超360%。
2023年11月底,360创始人周鸿祎在直播中称:“美国在赌人工智能这件事,整个投资体系、创业体系、大公司体系、传统公司体系都在全面拥抱AI。”
反观国内情况,虽然今年一级市场冷清,但AI相比其他赛道,融资稍有余力,有实力的初创企业成为VC们争抢的香馍馍,热钱涌入:智谱AI宣布今年累计获得超25亿元融资;百川智能则完成3亿美元融资,创下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最快晋升独角兽的纪录;零一万物也获得了由阿里云领投的新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
然而,在庄明浩看来,即使AI大模型很热,但细看其实没有太多公司拿到融资,美元基金几乎全面撤退,人民币基金强规模盈利目前满足不了。他表示,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Moonshot、零一万物这些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模型初创独角兽,密集融资大多发生在2023年上半年,但它们的估值已被透支。“到了这么高的估值以后,VC、战投等到底期待什么样的退出?”
对于2024年国内AI大模型的投资展望,庄明浩认为:“随着应用场景继续深入,有一些公司应该能拿到正反馈。”而研究机构Omdia人工智能首席分析师苏廉节则推测,2024年国内AI大模型领域投资会增加,现在还是属于逐鹿中原的时代,还没有一个大赢家,所以投资者应该会去寻找有创新想法的初创。
中国AI独角兽企业总价值达1.3万亿美元
2022年11月底,OpenAI推出ChatGPT,短短两个月月活用户过亿人,成为历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从此,AI大模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2023年3月,英伟达CEO黄仁勋称,生成式AI是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没人愿意错过这趟时代的列车,而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百模大战”在国内开启。
2023年3月中旬,百度正式发布大语言模型产品文心一言,百模大战的内卷也由此拉开序幕。随后,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360的360智脑、字节跳动的火山方舟、京东的言犀产业大模型等一一亮相。
根据企查查的统计数据,注册时间在2023年元旦后,商标名称、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含“大模型、大语言模型、模型训练、文本生成模型、视觉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关键词的企业共有104家。
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国内大模型总数达238个,截至2023年10月底,国内已有38起大模型投融资事件。
《2023年AI现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19日,全球AI独角兽数量达473个,其中美国有315个,中国有70个,英国有27个,全球AI独角兽企业的总价值达7.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AI独角兽企业总价值达5.9万亿美元,中国AI独角兽企业总价值为1.3万亿美元,英国AI独角兽企业总价值为155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20多年里,进入中国的美元基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发展。但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国主体对中国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包括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计算,以及人工智能。
这一行政命令的签署,影响着美元基金在中国AI大模型产业的投资。秘塔科技联合创始人、COO王益为曾在一档播客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有不少美元基金对国内AI大模型表示了浓厚兴趣,但到下半年就都闭口不言了。
而人民币基金在国内AI大模型领域的投资相对谨慎。“虽然人民币基金也看好AI大模型的潜力,但由于国内市场相对较为封闭,且监管政策较为严格,他们更加注重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指出,人民币基金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更加注重团队的背景和项目的实际应用前景。
事实上,当前一级市场融资环境不好,2023年一级市场中后期投资稍显冷清,不只是AI赛道。“下半年没怎么听人提起AI了,在我们年会上也没听投资人提起。”行业人士竺晶莹表示,中国肯定要卷AI,但如果估值太高,又看不到啥时候能退出,就不一定会投。
庄明浩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Moonshot、零一万物这些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模型初创独角兽,密集融资大多发生在2023年上半年,但它们的估值有的在20亿美元,甚至有的到40亿美元,已严重透支。
除了这些独角兽之外,其他初创公司的融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第三方数据机构企名片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共有26家大模型初创公司拿到融资,基本是种子轮或天使轮。
“对于一级市场而言,这样的估值已经到顶了,没办法再投资了。”庄明浩表示,到了这么高的估值以后,那些投资上述企业的VC、战略投资者等需要考虑的是,最后要以什么样的姿态退出?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清华系AI创业公司在大模型浪潮中更受资本青睐。王益为表示,在生成式AI领域,清华系已形成集团化、抱团式的姿势,不管是融资,还是拿项目;而北京医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呈辉则表示,现在国内做基座类模型的人才90%都出自清华大学。
2024年将是AI大模型应用的浪潮年
2023年7月前后,各行各业开源、闭源大模型层出不穷,百模大战竞争态势越发明显。等到12月22日,国内首个官方“大模型标准符合性评测”结果出炉,阿里云、百度、360、腾讯四家企业旗下的大模型产品首批通过测评,代表着其在通用性、智能性等维度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大模型依然存在差距。同时,业内也出现一些是否需要那么多大模型的冷思考。
“中国的大模型很多,但是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原生应用却非常少,不断地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作为国产大模型的“扛旗者”,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及国内AI行业现状时如此表示。
根据李彦宏给到的一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国内发布的大模型多达238个,较6月翻了整整3倍,Hugging Face平台上可供下载的文本生成大模型接近3万个。按比例划分,美、中两国已上线/在研大模型数量占到全球的80%以上,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
李彦宏还表示,人类进入AI时代的标志,不是产生很多的大模型,而是产生很多的AI原生应用。“AI原生时代一定会有优秀的AI原生应用,它们是基于这些大模型开发出来的。”他还提到,AI原生应用也会驱动模型、芯片等AI技术栈的发展,只有通过更多的场景落地应用,才能够形成更大的数据飞轮,才能够让芯片做到够用和好用。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AI技术产品化、产业化以及商业化,将是大模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在近日表示,2024年将是AI大模型应用的浪潮年。
同时,该趋势也将影响着2024年国内AI大模型的投资。“在AI大模型领域,技术的领先性和差异化将成为竞争的关键。投资者要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寻找能够提供更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项目。”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示,2024年国内AI大模型的投资,将更加注重项目的商业应用前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寻找能够带来实际收益和市场份额增长的项目。
此外,商业应用场景的拓展将成为投资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大模型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投资者将更加注重项目的商业应用前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寻找能够带来实际收益和市场份额增长的项目。同时,他们也将更加注重与被投企业的合作和资源整合,以推动项目的商业应用和发展。”袁帅指出。
庄明浩则认为,随着应用场景的继续深入,有一些AI大模型公司可能会拿到正反馈,但他也吃不准哪些应用会在2024年继续深入。苏廉节表示,2024年国内AI大模型的投资可能会聚焦在大模型算法和芯片两个领域,即更高效的算法和芯片架构,也更符合经济效益。
“2023年可以说是AI大模型投资的活跃年份,而2024年则有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与创新。”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2024年国内AI大模型的投资将会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对于垂直领域应用的关注将会增加。随着通用AI模型的技术逐渐成熟,投资者将会更加看重AI在医疗、教育、金融等垂直领域的应用前景;二是绿色AI将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全球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AI技术助力环保、减少碳排放等将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新焦点。”
此外,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投资将会增加。“随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确保AI技术的合规性、保护用户隐私将会成为投资者考量的重要因素。”朱克力表示,最后对于跨界融合的创新,将会受到更多关注。“如何将AI技术与传统行业、艺术等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艺术形态,将会成为投资者寻找的新机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