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走出国门到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行业走了66年之久。乘着电动化和网联化的时代东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强势崛起。

  虽然中国2023年的汽车出口数据尚未出炉,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已是板上钉钉。2023年1—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全年出口量预计在430万辆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441.2万辆。这也意味着,中国2023年前11个月的汽车出口量已超日本全年的预计总量。

  2023年12月13日,在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新的历史纪录。德勤中国管理咨询企业技术与绩效事业群总裁周令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要想综合客观地评价中国汽车出口所取得成绩的成色,除了对比整体的出口数量外,还要看出口金额、出口单车均价、出口车型中的新能源占比、高端车占比、出口的目标国分布等多重因素。

  周令坤进一步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从2019年的1.3万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1.9万美元,这主要由电动车出口带动整体出口均价的提升,但整体仍低于现阶段日本汽车的出口均价。而在出口结构方面,燃油车仍占据多数,但新能源汽车占比正快速提升。”

  海外市场多面开花

  2024年1月1日,吉利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其在2023年全年海外出口累计销量为274101辆,同比增长超38%。2024年1月2日,奇瑞集团宣布其在2023年的汽车出口量为937148辆,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4年1月3日,上汽集团宣布其2023年全年的海外销量为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连续8年蝉联国内行业第一,助力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2023年出口量登顶全球第一,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和反超日本,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中国不仅是汽车产销大国,也日益成为汽车出口大国。

  邵明峰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历经70年的发展,在研发设计、质量控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充足积累。另一方面,经过数十年培育,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如国内的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构建了领先的新能源体系。无论是产业链整体协同能力,还是核心零部件支撑能力,都能够支撑国内新能源汽车以较低成本、较高技术含量健康发展。”

  谈及当下中国汽车出口的竞争优势和亮点,周令坤告诉记者,过去中国汽车主要走低价路线,在市场相对封闭、竞争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竞争。“但现在中国汽车产品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车,整体的技术实力、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都实现了全方位提升。”

  “但海外市场竞争并不充分,油改电车型在市面上仍有相当高的比例,主机厂在降低电车成本、提升产品力、改善用车体验等方面也不像中国车企那样做到极致。再加上当地市场的电动车供应链远未及中国市场成熟,无法像中国市场一样提供不同成本、技术路线的配套方案,使得中国电动车凭借更出色的产品力和性价比,在海外市场全面开花。”周令坤说道。

  挺进全球发达国家

  在出口市场方面,周令坤表示,过去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到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但近几年前10大出口目的地中,对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亮眼,而且在东盟、海湾国家等逐步站稳脚跟,形成稳定的增长力量。

  具体来看,欧洲作为汽车的发源地,已经成为国内车企竞相布局的海外重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1—2022年年初,随着中国汽车性价比的提升和汽车独资企业的出口,中国汽车出口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取得巨大突破。“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增长点,改变了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不发达国家和市场不规范国家的汽车出口被动局面。”

  “作为最快实现从本土走向全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家队’,岚图致力于将驾控性能与智能科技完美融合的产品推向全球,欧洲、美国、日本都是成熟的汽车市场,品牌如果能在其中的一个市场打开局面,一定会有利于在全球的发展。”邵明峰称,“岚图出海选择门槛更高、竞争更激烈的欧洲,积极拓展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全球用户共同探索美好出行。”

  记者了解到,从2023年10月开始,岚图汽车陆续进入芬兰、丹麦、荷兰、波兰,历时两年登陆欧洲多国。岚图还将以北欧为纽带,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大影响力,即将进入保加利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方面,继首款车岚图FREE出海欧洲之后,2023年10月岚图梦想家也在欧洲发布,从一款车到两款车,岚图追光的出海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不过,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进军海外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在2023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崔东树表示,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盟发展和经营成本。“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有理有据有节地应对调查,力争取得最好的结果。”

  打好出海协同之战

  谈及中国车企“走上去”的关键,周令坤告诉记者:“中国新能源产业在过去十几年积累起来的是产业生态体系的综合优势,包括产品、核心技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供应链生态、创新的商业模式等,因此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国际化竞争力也需要上述要素的协同出海。”

  周令坤直言:“车企出海不再是简单将国内产品复制到海外,委托海外经销商合作销售,而是选择全价值链出海,它将涉及产品的本土化开发、品牌营销体系、销售和售后网络、服务生态、组织架构和本土化人才以及针对海外经营风险的体系化应对机制的建设等多方面。”

  以市场进入模式为例,周令坤指出,对于高关税国家,中国车企通常以出口散件KD厂代工组装的模式降低初期投资成本,但对于重点市场国家,尤其是对于海外贸易、投资审查趋严的地区,本土化生产事宜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中长期可考虑以合资建厂或自建工厂等方式规避不可控风险,同时提升当地影响力和政府关系,帮助企业在当地赢得信任和声誉。

  记者注意到,2023年多家中国车企与海外巨头开启合作,吹响了中国汽车技术反向出海的号角。譬如在2023年7月,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上汽集团也在同年7月宣布,已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

  此外,2023年10月,零跑汽车宣布与Stellantis集团开启合作。同年11月,零跑汽车发布公告称,1.94亿新H股认购已发行予Stellantis集团,公司所得款项总额超85亿港元。

  技术的反向输出称得上是中国车企“走上去”的一大亮点。周令坤表示,中国车企的技术出海会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新型捷径,包括能够利用外方股东或合作伙伴的海外产能、经销网络、服务体系等打入海外市场,帮助其一定程度规避政治阻力和贸易风险。